10月29日,由小哈換電與中國資源循環集團電池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天津首座光儲充換檢一體小哈能量站,在濱海新區寨上第一黨群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營。作為天津推進電動自行車全鏈條整治行動的重要實踐,“國家隊+市場創新” 模式的落地,不僅讓小哈換電的便民服務在天津扎根,更標志著當地電動自行車安全治理邁入“換電時代”。

“以前小區充電樁排隊得等半小時,現在在小哈換電站換塊電池只要一分鐘,送單再也不用擔心半路沒電了!”在寨上第一黨群服務中心的換電站前,外賣騎手張強剛完成換電,就匆匆跨上電動車奔赴下一單。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哈換電工作人員投放的第7代智能充換檢一體式電柜格外醒目,柜體上清晰標注著 “掃碼換電” 指引,市民掃碼支付后,電柜門便會自動彈開,操作十分便捷。小哈換電的工作人員介紹,這款電柜集充電與換電功能于一體,此次在華北地區的投放為首次嘗試,旨在更好地滿足各類用戶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的需求。
讓安全合規、運營可控的便民換電服務落地生根,是小哈換電始終堅持的目標。從天津打造標桿項目,再逐步推廣至全國,小哈換電希望讓綠色、安全的出行方式觸手可及。居民趙先生的體驗格外真切:“以前在家充電總怕有危險,可小區的充電樁又總滿著,用著特別不方便,F在社區里多了小哈換電站,新用戶還有優惠,性價比特別高。”寨上街道辦事處主任宗煥明也表示,過去一直擔心居民在家充電的安全問題,生怕出事。如今有了小哈換電,用戶不用再把電池帶回家充電,所有電池都由專業機構統一管理、實時監控、規范回收,能大幅降低電動自行車火災風險,為城市安全治理提供了“源頭解法”。

此次小哈換電建設的換電站,核心優勢在于與中國資環電池共同構建的“安全管理 +運行監控+定向回收”閉環體系,每塊電池都配有專屬“電子身份證”,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從電池生產、日常使用,到后期維護回收,所有數據都會實時上傳至云端。”中國資環電池公司戰略發展部的陸榮華在開幕儀式上,指著后臺監控屏介紹道,系統會 24小時自動監測電池溫度與健康狀態,一旦發現異常,電池會立即下線,送往專業回收中心進行梯次利用。這一機制與天津正在推進的廢舊電池回收體系高度契合,進一步完善了電動自行車產業的綠色循環鏈條。
“一分鐘換電、全天候安全、次均花費2元。”小哈換電天津業務負責人王韓昊鑫表示,“寨上街道市民換電服務體系已順利完成一期組網,市民如今在街頭巷尾及商圈周邊均能便捷地找到小哈換電站。”
目前,小哈換電已在寨上街道部署了近20臺小哈換電柜,并建成了一座光儲充換檢一體能量站,初期覆蓋范圍可達2000名用戶。根據規劃,小哈換電計劃今年在寨上街道及濱海新區增設至100個換電點位,年底前將部署300臺換電柜,服務2萬用戶。未來三年,小哈換電還將投資6.6億元,建設8000個換電柜,覆蓋50萬用戶,滿足騎手、共享電動車用戶及居民等不同群體的出行需求,讓更多人享受到安全、便捷的換電服務。
熱點會展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