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企業ESG典型案例匯編》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發布。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報送的“打造近零碳工廠,助力海工船舶制造綠色轉型”案例入選資源節約與循環經濟類優秀案例,這份榮譽背后,是企業以ESG理念為指引,在綠色轉型路上留下的扎實足跡。
面對該行業綠電占比低、柴油依賴度高的用能瓶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所屬啟東市供電公司沒有止步于常規供電服務,而是以“綠電賦能+工藝重塑”的創新模式破題。4.2萬平方米廠房屋頂變身光伏電站,配套儲能系統讓綠電“用得好、存得住”,78%的綠電滲透率不僅意味著每年4500噸二氧化碳的減排量,更讓企業在降碳中嘗到了增效的甜頭。更可貴的是,這種轉型不是單打獨斗——12家配套企業被帶動參與綠電交易,綠色供應鏈集群的形成,讓“點的突破”變成了“面的拓展”。
此次論壇上,國網江蘇電力另有多個案例獲獎:“低空智巡”用無人機織就生態防護網,“新能源+海水淡化”為缺水地區送去生命之源,“碳資產激活”讓沉睡的綠色資源變現,“能源專業合作社”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從工業車間到田間地頭,從國內實踐到國際賦能,這些案例勾勒出一幅立體的ESG實踐圖景——環境責任不止于減排,更在于用技術創新守護生態;社會責任不止于幫扶,更在于用能源智慧激活發展動能;公司治理不止于規范,更在于將綠色理念融入每一個決策環節。
在“雙碳”目標的時代背景下,ESG不是選擇題,而是必修課。國網江蘇電力的實踐證明,企業踐行ESG理念,一向都是綠色突圍,藏著傳統產業轉型的密碼,從來不是抽象的口號。它可以是光伏板在廠房屋頂吸收的每一縷陽光,可以是無人機巡線時掠過的每一片森林,可以是老人手機上一鍵接通的用電服務,也可以是異國他鄉因新能源技術而流淌的淡水。這些具體而微的實踐,讓“環境、社會、治理”的宏大概念落地為可感可知的民生溫度與發展質量。
綠色轉型的道路上,案例是標桿,更是起點。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用一個個ESG實踐案例證明,企業的價值不僅在于創造經濟財富,折射出整體實踐的廣度,更在于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解決方案。當更多企業循著這樣的路徑前行,綠色發展的畫卷必將愈發斑斕。(通訊員:鹽文 15061614949 江蘇省鹽城市解放南路189號鹽城供電公司黨建部)
新聞爆料